01 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20 > 01 >

清代(1816—1911年)霍乱流行的时空特征、危险模拟与边界探测

【作者】李孜沫

【关键词】 霍乱; 时空特征; 危险模拟; 边界探测; 清代(1816—1911年);

摘要霍乱是清代1820年左右传入中国的新型烈性传染病,迄今仍是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。本文运用ArcGIS时空分析、MaxEnt生态位模拟、BoundarySeer边界探测等方法对清代的霍乱流行进行分析,结果表明:①清代霍乱的流行频度为77%,对整个清代疫灾的流行贡献了约21.32%的广度。②霍乱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广,东部沿海为最佳适生区;中国不同区域霍乱流行的危险等级差异显著,并呈现自东向西递减、南方高于北方的总体特征;距海距离、海拔高程、日照时数、最高气温是影响霍乱流行的主要因素,贡献率分别为29.3%、22.4%、16.1%和7.7%。③霍乱流行的边界性特征明显,第一边界是以凤阳为圆心,以凤阳-夹江直线距离为半径(约1300 km)与国界线或海岸线围合的圆弧圈,界内包含97.65%的霍乱流行事件;第二边界参照霍乱高适生度分布线,该线迤东包括中国东、中部省份;第三边界是由霍乱主要网络构成的围合区,总体上掩及环渤海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一线。 

上一篇:中国南方地区卫生资源与居民健康的时空关系
下一篇:陕北黄土高原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

版权所有 © 《地理研究》编辑部  备案序号:京ICP备05002838号
地址: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  邮政编码:100101